188体育-【体育娱乐】

图片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电子信息行业动态第23期

本站 本站 2022-10-31 131

20221024- 1028


  要          目  


安世半导体投资30亿扩建东莞封测厂

汽车芯片供不应求,车企掀造芯潮

台积电7/6纳米产能将下跌10%~20%

彩电市场Q3总结:需求弱恢复,分化升级

TCL华星可拉伸显示技术取得关键突破

 

安世半导体投资30亿扩建东莞封测厂1024日,安世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世半导体)与东莞市黄江镇人民政府就封测厂扩建项目正式签署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安世半导体将投资30亿元扩大厂房规模,生产MOSFET、逻辑IC和模拟IC等多品类产品。安世半导体是全球领先的分立式器件、逻辑器件与MOSFET器件的专业制造商,有60多年半导体研发和制造经验其中,安世半导体东莞封测厂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小信号组件工厂,年产量超过了500亿颗,支持高功率和中等功率SMD封装以及DFN封装和其他晶圆级封装产品。该项目成功落地,将助力东莞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加快发展,助推东莞向华南地区高端封装测试重要基地迈进。

今年以来,东莞在集成电路产业频繁发力。此前总投资达44亿元的“广东光大第三代半导体科研制造中心”项目已经正式动工,该项目是国内唯一涵盖衬底、芯片、模组封装等全产业链的半导体项目。此外,天域半导体碳化硅外延片项目也开建在即,该项目专注于碳化硅外延关键技术的研发,将建设全球首条8英寸碳化硅外延晶片生产线。该项目竣工投产后,新增产能预计达每年100万片。近年来,东莞集成电路产业蓬勃发展,吸引了全球前三的功率器件厂商安世半导体、全球封测领域前十的厂商联合科技、国内首家专业生产氮化镓衬底材料的中镓半导体等集成电路龙头企业聚集。目前东莞涉及半导体研发、生产、销售的规模以上企业共有257家,2021年营业收入达542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封装测试、设计为核心,以第三代半导体为特色,以设备、原材料及应用产业为支撑的产业布局。


汽车芯片供不应求,车企掀造芯潮今年以来,虽然终端市场的需求疲软导致消费电子芯片库存高企,但汽车芯片仍然出现结构性短缺,MCU、电源芯片、接口芯片依然供不应求。据汽车行业数据预测公司AutoForecast Solutions统计,截至1023日,由于汽车芯片短缺,今年全球汽车市场累计减产约361.56万辆,预计全年累计减产汽车约426.2万辆。由于造芯的技术门槛极高,研发制造周期长,而且研发投入极高,许多不具备自研造芯实力的车企选择投资半导体厂商或与汽车芯片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应对芯片短缺的问题。

近日,长城汽车发布公告称拟与稳晟科技(天津)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芯动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新成立的公司将专注于车规级芯片的设计与制造。此前长城汽车还与第三代半导体企业同光半导体公司签署了战略协议,聚焦第三代新型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应用,推动碳化硅半导体材料与芯片的产业化。不久前,吉利汽车与华润微电子达成战略合作,将构建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产业合作机制,基于功率模块、MEMS传感器、面板级封装等产品或技术推出联合解决方案,推动吉利汽车提升新能源汽车等场景下的芯片自给率。

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双重趋势下,车企对芯片的需求量大幅提升,据统计,2021年平均每辆汽车制造所需要的芯片数已达到1000颗以上,高阶自动驾驶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甚至达到非智能汽车的810倍,车规级芯片逐渐成为扼住车企命运咽喉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汽车芯片仍主要依赖于进口,以MCU和以IGBT为代表的功率半导体供应链高度依赖国外半导体大厂,自动驾驶芯片则被英伟达、高通、AMD等几家欧美厂商所垄断。车企投资半导体企业合作造芯,甚至像小鹏汽车、比亚迪等企业自主研发芯片,不仅仅是为了应付短期的芯片短缺问题,更是提升企业竞争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推动产业升级的必然之举。


台积电7/6纳米产能将下跌10%~20%由于智能手机和PC等终端市场疲软,以及客户的产品进度延迟,从第四季度开始,台积电7纳米及6纳米产能利用率将不再处于过去三年的高点,预期这种情况将延续到明年上半年,因为半导体供应链库存需要几个季度才能重新平衡达到较健康的水准。在2022年第三季度之前,台积电的7/6纳米节点是其最大的收入组成部分,台积电已经相应调整了对7纳米及6纳米的资本支出,包括因市场需求不确定而撤销22号厂房的新7/6纳米生产线调整高雄7纳米晶圆厂兴建时程,台积电认为7纳米及6纳米的需求较倾向周期性因素,而非结构性现象,预计将在明年下半年回升。据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预估,明年上半年台积电7纳米及6纳米产能利用率将下跌10%~20%80%~90%Counterpoint判断,5G智能手机的APSoC库存调整可能延续到明年,这是影响台积电7纳米及6纳米产能利用率下跌的主要原因,而台积电说法也再度确认此市场变化。由于智能终端市场销售疲弱,在5G智能手机APSoC订单需求尚未回温前,台积电未来23个季度的7纳米及6纳米产能利用率恐下跌到8090%,直到包括WiFi及射频芯片、SSD控制IC等新订单开始上量投片,利用率就会明显回升。


彩电市场Q3总结:需求弱恢复,分化升级在需求不振压力下,中国彩电行业持续处于低迷状态。进入6月,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宏观支持政策效果逐步显现,中国经济整体保持了恢复发展态势,工业生产、投资、就业等领域明显改善,为消费市场奠定向好基础。三季度,疫情阶段抑制的彩电需求开始释放,线上市场在价格红利的支持下活力显现,拉动行业整体零售量规模。据奥维云网(AVC)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22年三季度,中国彩电市场零售量规模为815万台,同比增长0.9%,中国彩电行业打破连续8个季度下滑的局面,需求迎来弱恢复;零售额规模为237亿元,同比下降13.4%。在中国彩电存量市场背景下,消费者需求转弱,这不仅加强了市场的优胜劣汰,更催化了行业的转型升级。

2022年三季度,分化升级成为中国彩电行业关键词,主要体现在渠道分化”“结构升级”“创新升级”“场景升级”“显示升级”“产品升级六个方面。具体来看,一是线上提量线下增收。近年来,中国彩电行业的渠道结构持续向上集中,并且随着社交电商兴起及规模持续下滑,线下逐步向高端市场转型,三季度中国彩电市场,线上渠道零售量占比达到75.7%,线下市场在TOP渠道和专卖店渠道崛起的带领下,成为企业推新卖高的主要渠道。二是结构升级,行业尺寸大布局,75英寸迎来快速普及期。在规模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行业将竞争中心向结构升级转移,三季度中国彩电市场加速大尺寸化,75+产品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75英寸增长最快,市场份额达到12.5%,较去年同期增长5.7个百分点,向行业第三大主销尺寸冲击,同时也带动了行业尺寸全面升级。三是创新升级,三季度中国彩电市场创新产品迎来增长,外观类超轻薄、全面屏,功能类,远场语音、人工智能成为消费者需求的主要方向,三季度超轻薄电视、全面屏电视、远场语音电视、人工智能电视零售量市场份额分别为18.2%83.0%53.45%68.9%四是场景升级,沉浸式场景体验时代,高刷大屏电视深入人心。电视产品高度同质化的当下,游戏电视被市场认可更多企业布局,2022年三季度游戏电视市场零售量份额达到了14.2%,对比去年同期增长8.7个百分点。五是显示升级,新技术占位多元化,是行业向上发展的关键力量。彩电行业正处于技术引导升级的阶段,以MiniLED为代表的新技术产品也将成为高端消费市场的热点产品,以技术升级的价值战取代价格战,引导行业向上发展。六是产品升级,产品周期加速更迭,新品起势刺激市场需求。因上半年疫情反弹,影响了彩电企业的新品推广节奏,新品集中在下半年市场,使得三季度新品零售量快速增长,三季度也成为新品销售主要阶段,9月份线上市场新品销量占比为35.3%,线下市场达到45.8%,带动产品周期迭代速度加快


TCL华星可拉伸显示技术取得关键突破。1020日,TCL华星宣布其可拉伸显示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现阶段已经研发出成熟的技术,实现了40%以上的拉伸率和141PPI的较高分辨率。可拉伸显示技术,即柔性显示屏可以像橡皮泥一样拉伸延展改变形状,而显示图像不发生比例上的形变失真。在消费电子产品发展同质化,升级基本只靠硬件迭代的当下,可拉伸显示技术为设备形态革命性变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回顾消费电子尤其是手机的发展历程,从大哥大,到诺基亚这类的功能机,再到iPhone这类的智能机,每一次的形态变革,都引领了新的消费潮流,而智能机性能迭代到让市场出现消费疲倦的今天,亟需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创新,来为消费电子注入新鲜的血液。近些年各大厂商也开始探索新的方向,比方说近两年兴起的折叠屏,虽已经颇具规模,但保持观望的消费者似乎更多,并没有像想象中那般掀起一波市场热潮,稍显力度不足,而可拉伸显示技术,则为这种形态变革带来了更加强力的技术支撑,试想,手机可以折叠或许对使用场景和便利性并没有产生质的飞跃,但是如果手机可以拉伸、卷曲、折叠,大小形态随心所欲,那便携性和大屏显示将彻底不再是互相对立的因素,同样的道理,可拉伸显示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彩电、车载、医疗、教育等各类显示需求当中,或将掀起一股显示形态的划时代变革。